读《湘行散记》有感

2023-12-29 14:13  [来源:未知]  [作者:gaoxiang]  [责编:gaoxiang]
字体:【

周诗涵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代表散文集之一,记录了1934年沈从文因母亲生病从北京回到湘西的旅途中在湖南境内(尤在沅水流域一带)的许多风光与人文气象。我读的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版本,其中将《湘行书简》也一并收录,给我提供了两个相似文本对比的可能。

我想在这篇文章中谈谈《书简》与《散记》。首先有《湘行书简》,才有《湘行散记》,这是一个定然的事实。书简中穿插着沈从文随意勾画的插画,歪歪扭扭地记录着江水上的风光景象,显得更像一部旅人日记里的涂鸦,更加亲切随意,正如《书简》一般,通篇诉说着私人性的情感和密密麻麻絮絮叨叨的小事,因它是写给张兆和的,更加随意自然;而《散记》虽依旧写私人的话语,但思考的痕迹更显其中,更有主题。两者之间我感觉到的最大的区别在我看来来自于沈从文的写作身份转变与阅读对象的不同。

文学创作的主体是具体社会中的人,而人的不同身份的展现必然会影响其文本写作情感的表达。《湘行书简》中的书信是一个丈夫写给自己妻子的思念。新婚不久的恩爱夫妻,因沈母病重而不得不分离,沈从文需回家探望母亲,北京到湘西之间旅途遥远,妻子必然会担心丈夫的安全。沈从文为了减少妻子的担忧,在书简中多用轻松的笔调书写情景与见闻。《湘行书简》收录的信件中,他以丈夫的身份写作,尽情地用温和的言语向妻子表达爱意与对家乡的深情,因而在《湘行书简》里展现的湘西世界是自然、灵动和秀丽的。而《湘行散记》是沈从文以作家身份进行的创作,作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湘行路上的见闻进行了更为严肃的再加工和思考,所描绘的故事便不能只是一派祥和的模样了。沈从文在集子的后几篇里,写到了许多灰暗的故事。比如说那个年轻的瘸了的在水上贩卖鸦片的兵;还有他原来的几个学校踢球的伙伴,两个死了,一个抽大烟——因为抽大烟,才不至于认为他是共党,捉去砍头;还有一个军营里的朋友,娶了小翠的妈妈,生了小翠;也还有像浦市这样繁荣不再的地方,不由得会让作者生出更多思考,发出更大的疑问,这些命运捉弄般的故事,出路在哪里呢?

阅读对象的不同也是《书简》与《散记》不同之处的要点。《湘行书简》是来往书信,妻子张兆和是信件的唯一阅读对象,这与发表文章后产生的共同读者不同。张兆和对沈从文而言,是独特的。张兆和是其通过苦苦追求才娶到的妻子,但两人在出身、教养、生活方式各方面的不同差异使他们之间亦存有一些隔阂,同时经年的苦难让沈从文也产生了一种自卑情结——它引起沈从文内心的警戒,他也并不愿意过多地向妻子展现自己及家乡不好的一面;且在当时张兆和从未到过湘西,作为丈夫的沈从文有责任和义务向自己的妻子介绍家乡及风土人情,而最好的方式便是用他擅长的文字来描绘这一切。而《湘行散记》则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作家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会赋予一定的思想,文学创作是功利化的写作。沈因此,沈从文在探母路程后对湘西之旅的再创作则是一种功利化的写作,因为这次作品的阅读对象将是大众读者,特定的读者群体要求其进行作品创作时要赋予一定的思想。《湘行散记》中, 沈从文的写作身份发生了转变,他以更加的冷静视角对湘西的风土人情进行书写,文本中也少了几分赞美情绪,多了更多的理性思考。

《湘行散记》作为一部散文集来说,那种恬淡而回味无穷的韵味是让人无法忘怀的。不得不说的是沈从文对人物语言的把握,乡里野话的运用恰到好处,让整部作品充满湘西独特的韵味。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舆情服务 | 网站建设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QQ:748492175 | 邮箱:748492175@qq.com 版权所有:中国湖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络警察报警岗亭  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湖南省互联网辟谣平台